【校友中醫師專欄】眩暈──隔壁老王怎麼看(下)  
     
   
 

 

  前情提要:【校友中醫師專欄】眩暈──隔壁老王怎麼看(上)

   上期我們用非常簡單的方式描述眩暈症狀,以及造成的大約原因。然而「眩暈」恐怖的不只是症狀讓人害怕,而是由輕症(沒睡飽啦、失戀啦⋯這⋯算輕症嗎?)到重症(腦部病變、腎臟病變 ⋯)都會有眩暈症的出現。更恐怖的是去醫院又常常檢查不出來哪裡有問題,切數字都正常⋯,這下更驚恐更害怕了,怕是「冰山的一小角」。

  咱先從另外的角度「現象論」切入,以「風」與「水」為例,這幾種原因往往在醫院檢查不出 來,而且剛開始造成的眩暈很輕,時有時無,容易忽略。至於風嘛,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啊,吹到風啊!

   「醫生,您這不是廢話嗎?」

  不廢不廢,要知道中醫常談「百病風為長」,幾乎大部分的疾病都是「肇始」於「風」(就連習武之人,或是各家養身功法也常說「避風似避箭」),因為風看不見,摸不著,又檢查不出來,很容易被忽略,只要一進入體內,就會造成很多的「疑難雜症」,而眩暈也正是呈現「風病」最主要的症狀之一。有時眩暈是陣發性的,也有隨著時間拖久而頻率及程度越發加劇,一不注意,竟然演變成為腦部病變的前兆,這也是眩暈會讓人驚恐的原因之一吧。

  「醫生,什麼是『風進到體內』啊?」

  我們身體外圍有一種保衛身體不受外在環境的干擾侵犯,稱為「衛氣」,也可以把衛氣想成我們國軍,一旦國家遭受敵軍攻擊,國軍必加以還擊。可是如果「老是收到攻擊」呢?那就要看「國力」了,沒錯,就是要看身體素質囉,平常都在熬夜啊,亂吃化學食品啦,焦慮、壓力、感情內耗啦,衛氣就會虛弱,那麼「風」就容易進入身體啦,也就是常聽到中醫師說「風邪」了。而此時最常出現的症狀正是眩暈。

                                     

                         (圖:AI生成圖像)

  更常見的衛氣虛弱的狀況之一,就是我們在睡覺休息的時候。此時在體表運行的衛氣(或是陽氣)會潛入體內,也是「陽氣入陰分」才能睡覺。這時身體是很脆弱的,風很容易吹進入體內。不過無奈的是尤其是夏天,熱爆了, 睡前要冷氣加電扇,再來一杯冒泡泡的⋯飲料,簡直爽斃了。不過建議在睡前冷卻身心靈就好。要睡了,房間的冷氣開到像北極一樣都不管您,但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的風,都不可以吹到身體,從頭到腳都算喔,蓋被子穿襪子也沒用,否則常常抽筋(尤其是半夜)、莫名腹痛、慢性腹瀉,女生更有月經的問題,當然最常見的就是眩暈囉。

  也有等到了冬天(健康扣打用完),早上一起床,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剛開始稍微坐一下就好了,可隨著日子一久,暈眩程度與發作時間就越來越厲害囉,⋯還是那句老話:事情沒有最嚴重,只有更嚴重。像半夜心絞痛啦,大、小中風啦⋯這種「死一半」的最痛苦,治療起來也是棘手啊。有的甚至會拖到腦中長出「小寵物」ㄟ⋯⋯,至於良性還是惡性的就不好說了。

  還有,如果工作是常在冷氣房內,又有風一直對著頭吹,也是會容易產生眩暈的喔。或者常常要進出溫差太大的不同環境,也是一個很容易造成眩暈卻被忽略的行為。

                                         

                         (圖:AI生成圖像)

  有些眩暈的原因歸屬為「水」,比如常常洗頭髮又不馬上吹乾,包得像印度人一樣(甚至沒包),東忙西忙的,一會兒毛巾摘下也就懶得吹了⋯⋯。另外像是在室外熱到全身汗濕透(運動也算ㄟ),立馬到便利商店(或有風處),那是一個「爽」啊⋯⋯嗯,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見面啦。所以平常要減少全身濕濕的暴露在空氣中,如果正在工作,流汗吹風尚還可以撐一下,但一休息就要趕緊避風了。

  順帶一提,常常大魚大肉,飲料甜點(尤其是化工食品),造成脾胃處理不來⋯,應該是說「塞住了」,代謝失常,致於中焦腸胃被「濕氣、水氣」悶住了,而使中氣沒辦法上升至頭,像這種眩暈通常還會有腹部痞悶不適、腹脹、腹瀉,或是肚子有「流水聲」等很有「創意」的症狀。像這種成因我們大都會歸屬「水」、「痰」。

  像這些歸因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忘記了請自行查找上一期ㄟ),主要還是為了治療提供方向與準則,當然老王所談的這幾種「風」啦、「水」啦,有沒有發現跟平常習慣很接近啊?是囉,主要目的也就是平常習慣只要注意到避開,別為了「爽」就不管了,很多的眩暈問題慢慢也都會緩解,實在不行,只好認命趕緊找醫師尋求治療,別拖成大問題。

  

                                         

                       (圖:AI生成圖像)

  額外補充另一種也是非常常見,導致眩暈被誤診的原因,就是長期坐姿不良—長期看電腦工作變成「烏龜脖子」,或是在沙發或是床上,以一種「迷人」的姿勢追劇或是打電動,造成頸部肌群張力無法消除,壓迫進入腦部的血管,致使腦部局部缺氧而產生暈眩。有時去拍X光片時,西醫會說「頸椎骨刺壓迫」。可是開了刀,暈眩仍未改善(⋯⋯嗯,人在江湖飄⋯白挨刀了⋯⋯),像這種最「衰」了,如果確定是頸部肌群造成眩暈,處理方法請參考「落枕」那篇,手法都一樣。

  總之眩暈成因太複雜,與「發燒」一樣,需嚴格的鑑別診斷,否則盲目動手治療,輕則無效,重則⋯⋯嗯,不好說不好說啊⋯⋯。

 

  延伸閱讀:【校友中醫師專欄】隔壁老王的碎念~關於「落枕」這件事

          

             王挺鑑醫師(77機械信),由機械跨足醫療,目前為甘霖中醫診所院長。

                 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仁愛路289號

                 電話:(02)2925-0303

                 網站:https://www.mainpi.com/query?i=451

                 https://maps.app.goo.gl/CtWnR1AWczUyUe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