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味 聖約翰好時光  
  鏡中人,影中事-1  
      
     
                


  

 


上海聖約翰大學素有「東方的哈佛」與「外交人才養成所」之美譽,是基督教在上海所創辦的第一所教會學校。

  迴夢約園, 猶記那有如綠色丘陵般起伏的翠綠草坪,那棵矗立草坪間的大樟樹,枝葉茂密的樹冠仿若巨大半圓形天蓋一樣,綠樹蓊鬱,共伴白雲。懷施堂那座高聳的鐘樓,傳來悠揚宏亮的鐘聲,蜿蜒的蘇州河溫柔地守護著這座校園。

  這裡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素有「東方的哈佛」與「外交人才養成所」之美譽,是基督教在上海所創辦的第一所教會學校,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開拓作用與示範意義。由於學校設在上海西側的梵王渡,故又稱「梵王渡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設於西元1879年,1952年因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而撤併,共存在73個年頭。走過73年風雨歲月,聖約翰大學留下一頁頁璀璨輝煌的傳奇。「百年情味.聖約翰好時光」,就讓我們為您開啟時光劇場的序幕,帶著您穿越記憶迴廊,重返海上梵王渡。


施約瑟主教以西學為中心,以英語教育為媒介,全面引入美國自由教育理念與辦學制度,打造出首屈一指、享譽中國的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大學的創辦人為美國聖公會施約瑟主教,施主教認為聖公會在華傳教事業必須建立一所教會大學,因此在顏永京牧師的協助下,創辦「聖約翰書院」。不但募資購地、興建校舍,並以西學為中心,以英語教育為媒介,全面引入美國自由教育理念與辦學制度,打造出首屈一指、享譽中國的大學。

  美國聖公會在中國經營一個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龐大教會教育體系,聖約翰大學居於核心地位。陸續設立一批附屬中學,以作為聖約翰大學的基礎和延伸,主要有聖約翰附屬中學和聖瑪利亞女校、聖約翰青年會中學等。


懷施堂是為了紀念聖約翰書院創始人施約瑟而命名,中西合璧式建築是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開創性嘗試。

  聖約翰大學占地232畝,其校園建築融合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方風格建築,例如:西式外廊式與傳統中式大屋頂兩種建築風格的疊加,代表建築物有1895年落成的懷施堂、1899年的格致室(科學館)、1904年的思顏堂、1909年的思孟堂以及1924年的西門堂。

  其中,懷施堂是為了紀念聖約翰書院創始人施約瑟而命名,該棟建築主要是做為課室、膳堂和圖書館,樓上則為學生宿舍。這種中西合璧式建築是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開創性嘗試。


思顏堂是為了紀念創辦聖約翰出力甚多的中國牧師顏永京而命名

  格致室又稱科學館,它的一、二層樓是物理、化學試驗室及課室、神學及醫學課室、博物院;第三層樓則為學生宿舍,後來改為醫科課室和解剖室。格致室是當時中國所有院校中第一座專門教授自然科學的校舍。

  思顏堂是為了紀念創辦聖約翰出力甚多的中國牧師顏永京而命名,它的西側三層樓均為學生宿舍,從懷施堂遷來的圖書館置於一樓西南隅。東側二樓設大會堂,一樓為辦公室。大會堂北側三層,是教員宿舍和招待室。

  至於思孟堂則是為了紀念孟嘉德牧師而命名,主要是做為聖約翰高年級學生的宿舍。 聖瑪利亞校園與聖約翰只有一牆之隔,主要校舍建築為思丁堂,後來聖瑪利亞遷校至白利南路之後,聖約翰在原址興建西門堂,做為約中高中部校舍。至於樹人堂則是約中學生的寢室,約青校園建築則包括體育室、小學及各界集資興建的六角亭。


交誼室是校友為紀念卜舫濟校長已故夫人黃素娥女士而募款建立的交誼場所,整幢校舍富麗堂皇,是當時教會學校的著名建築之一。

  卜舫濟校長主持聖約翰大學52年,在他的領導下,聖約翰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教會學校,發展為全中國名聲顯赫的一流學府,所培育出來的學生多為政界領袖、商業鉅子、醫界聖手、學界泰斗與外交菁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更奠下聖約翰大學在中國教會教育史上的不朽地位。

  1911年卜舫濟以14萬兩銀,購得極司非而路北側連接學校和兆豐花園的吳家宅地,將校門從懷施堂三角地移至極司非而路邊,進出校門不再像以前那樣迂曲。吳家宅地園中有一棟西商住宅,2樓作為校長住宅,1樓改建成圖書館,西北隅設有收發室,樓頂築有塔樓,樓西側則做為學校辦公室。

  1913年,約大同學和校友為紀念卜舫濟校長任職25週年,因此捐款兩萬元,建立圖書館,而為感念Seth Low與其兄弟捐資捐書給約大,故命名為羅氏圖書館,又稱紀念堂。這棟圖書館是中西參半的兩層建築,上層陳列圖書,南大間是藏書室、北大間是閱覽室,可容納近百個座位,裡面陳列中西報刊雜誌、字典和參考書籍等,藏書非常豐富,是學子們求知閱讀的好所在。

  至於交誼室則是校友為紀念卜舫濟校長已故夫人黃素娥女士,所募款建立的交誼場所,裡面分為大、小交誼廳。大交誼廳除用於交誼、會議、文藝娛樂活動之外,還可以進行籃球比賽,南面設有放映間;下層供學生社團使用。整幢校舍富麗堂皇,是當時教會學校的著名建築之一。


禮拜堂是聖約翰大學最早的校園建築之一,學校重要的典禮、會議以及畢業典禮,都在禮拜堂內舉行。

   聖約翰大學自1879年創辦迄今已逾145年,所培育出來的學生遍布各行各業,在中國政治、經濟、醫學、外交、金融和宗教等方面,出現過不少傑出人物。校友會關心校務,除積極捐募款項,擴建學校之外,還幫助學校克服經濟困難、設置各種獎項鼓勵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 發展、提供貸款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支付學宿費。

  而最令聖約翰校友念茲在茲的則是「May outing」、一年一度的返校聯誼活動。這種活動加強校友對母校的親密感與歸屬感,無形中也培植他們下一代對約大的情誼。

  聖約翰大學以「光與真理」做為校訓,要求學生追求光明與真理,學校不但重視宗教,也重視科學,同時以英語教學、學風嚴謹、體育發達、學生組織與團體眾多、學生自辦刊物繁榮、校園生活豐富為特色。

  校園內,禮拜堂是聖約翰大學最早的校園建築之一,學校重要的典禮、會議以及畢業典禮,都在禮拜堂內舉行。


新科學館是當時中國所有大學最先進的理科教學樓之一。


  斐蔚堂是聖約翰師生和校友為紀念聖公會上海教區主教郭斐蔚而興建的教學樓,是學生讀書上課的教室。而以顧斐德教授命名的顧斐德紀念體育室,是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大學體育館,裡面設有游泳池、健身房、球場等設施。

  新科學館則是當時中國所有大學最先進的理科教學樓之一。除此之外,橫跨蘇州河的學堂橋是校友榮毅仁之父榮德生出資建造的,以方便師生往來於兩個校區。


聖約翰大學是舊中國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是所有約翰人難以抹滅的生命記憶,該址現為華東政法大學。

  無論是從歷史或是聲譽來說,聖約翰大學可說是舊中國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是所有約翰人難以抹滅的生命記憶。

  雖然學校在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裁併撤銷,但他的辦學經驗與教育模式,仍具有一定的借鏡與啟示作用。


聖約翰大學與聖瑪利亞女校兩校校友積極推動在台復校,購買校地簽約完成後,在淡水鎮公所前合影留念。

  為此,在台灣的聖約翰大學與聖瑪利亞女校兩校校友為學習與仿效過去優良傳統,在台灣聖公會主持下,積極推動在台復校。原計劃以「聖約翰大學」或其工商學院名義申請立案,但因當時教育部未開放設立大學,且為配合經濟發展及政府政策要求,乃改立案為新埔工業專科學校。

  從1967年迄今,從新埔工專到聖約翰科技大學,我們屹立在北台灣,並持續體現與弘揚「光與真理」的精神。雖然約園裡的大樟樹已在1960年代消失了,但對他的記憶將持續在台北聖約翰科技大學裡落地生根、茁長新芽。相信在「光與真理」及「德以輔才、學以致用」的引領下,我們將再創另一頁璀璨風華與榮光!

  【百年情味 聖約翰好時光】https://youtu.be/1eJwkqfD-e0


「約史中心」籌設計畫自2011年7月起啟動,至2013年10月第10屆全球約友聯誼大會正式揭幕。

                        

             【致 謝】

  任何一件被完成且受到肯定的美好事蹟,絕對不是一人一己之功,「約史中心」籌設計畫自2011年7月起啟動,至2013年10月第10屆全球約友聯誼大會正式揭幕。在這段艱苦創設的歷程中,承蒙來自四面八方的協助、支持與鼓勵力量,使得本中心得以順利揭牌啟用,謹在此向這一路攜手走來的夥伴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與敬意。但願「約史中心」的落成是聖約翰另一個嶄新起點的開始,願「聖約翰精神」源遠流長、再創新局!

 

              【協同、贊助單位與人員】

指導單位:聖約翰科技大學董事會

執 行 長:陳金蓮校長

協同人員:王健行副校長、沈祖慰、葉永乾、姬一國、鄭宏宣、陳柏州、楊翠惠、賴昭宇、口述訪談團隊、逐字稿繕打小組及後製成員

經費贊助:感謝南加州校友會曾瑞北學長捐贈美金10萬元做為約史中心發展基金

空間規劃:王秀鈴

文案撰擬:王秀鈴、王玉如

              【口述訪談團隊與後製成員】

  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史口述訪談團隊由林嘉洤前副校長統籌規劃,顏旭男、鄭惠珍兩位前副執行長襄助、口述訪談小組成員協同執行。後製團隊的傾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口述訪談-採訪組:劉翠芬、林慧真、陳祥美、李旻陽、葉惠珍、劉素鳳、洪詩婷、郭淑貞、陳韋樺、黃景珩

口述訪談-攝影組:顏旭男、陳怡蓉、黃裕淵、吳柏翰、黃怡玲

口述訪談-行政支援組:王玉如、黃藍瑩、王秀鈴、吳浩慈、吳建廷

                【資料來源】

徐以驊(2009)。《上海聖約翰大學(1879-195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徐以驊、韓信昌(2003)。《海上梵王渡-聖約翰大學》。石家庄,河北出版社

              【99位口述歷史校友名單】

台灣:陳耀生、沈魏惟儀、高濤、陳奇祿、莊漢江

上海:張問清、徐瑞麟、張岫云、王振信、翁仲穎、錢本余、朱亞新、程芍華、褚大由、魏敦山、李玫、洪侶明、陳瀛震、丁光曜、郝鴻嘉、華家騌、黃定九

北京:周有光、朱雅芬、董蔚君、趙風風、楊偉成

香港:何兆豐、歐德強、陳時先、容永道、周孫方中、董碧雲、錢學雄、金史文霞、楊伯倫、應道富、鄒文懷、樂修一

甘肅:寧光熙

浙江:丁德雲、張繼業

廈門:常勛

天津:陳鯧、鄭大衛

美東:潘永頤、凌節生、朱春元、阮郇標、伍繩端、陳宣享、陸佩中、郭勤汾、謝詩豪、董鼎山、楊珍珠

北加州:潘頌德、蔣維良、朱雅蘭、沈鑒治、沈郇望、李宜華、涂繼正、陸墉、吳漢蓮、譚歐惠群、朱元麟、王詩珣、朱集美、潘建德、盛智英、沈郇靈、李名通

南加州:曾瑞北、曹興康、劉邦瑞、范斌、黃耀清、唐森源、方全、朱曾津、華宏順

溫哥華:徐智、郭敦禮、馬慶昇、竇麗蓮、俞鴻滄、黃飛然、洪吳美齡、王漢熙

多倫多:朱二相、楊玉蘭、金德華、陶黃淑隱、曹源、葉景秀、陳其昌、黃鑫、黃譚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