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訊工程師到火龍果農~一個自由人的故事!  
  ~專訪新埔工專75級校友陳奕豪學長  
      
     
 


  「人,生而自由,不要浪費時間去自怨自艾!」,陳奕豪學長重複著這幾句話,眼神裡散發出打不倒的自信,他像是草原上的猛禽,來到都市叢林,在自家花園裡漫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沒錯…這是專屬新埔人的靈魂。

  民國75年,脫離了課業壓力沉重的國中生活,陳奕豪從台北市中心來到位處郊區的新埔工專,呼吸著自由的空間,彷彿找到前世命定的歸屬,這裡的課業並沒有給他太大壓

 

陳奕豪學長從中正國中畢業後來到位處郊區的新埔工專,呼吸著自由的空間,彷彿找到前世命定的歸屬。(在宿舍與同學合影,右二)
從中正國中畢業後來到位處郊區的新埔工專,呼吸自由空間,彷彿找到前世命定的歸屬。

(陳奕豪學長在宿舍與同學合影,右二)

力,因為理工科目本來就是他的強項,專一接觸了博愛社,專二起擔任博愛社幹部,反而一頭栽進了社團經營管理,當時的社團活動,每年只辦一次捐血活動和急救訓練,基於對弱勢的關懷,陳奕豪希望擴大服務的層面,也就需要經費的挹注,在宋宏一老師指導下(時任衛保組組長),承接起校內更換濾水器的工讀機會,可以為社團賺取活動經費。

陳奕豪同時負責「新埔青年」的總編輯,引領輿論啟發思考,課外也參加聖公會士林牧愛堂,由徐子賢牧師指導的「和諧人生」社團,在這些活動中,除了熟悉活動企劃撰寫、預算編列與募集,文案編寫與宣傳,心中也萌發了對環境保護、弱勢關懷、珍惜土地與追求永續發展的心志。或許是過於熱衷社團,早就忘了學業上的要求,「新埔當鋪」的招牌豈是浪得虛名,專三的寒假期間,收到學校寄送的信件,「二分之一以上學分不及格,下學期應減修學分」的紅字清楚印在成績單上,陳奕豪才驚醒 :「我被二一了」!

擔任博愛社幹部與新埔青年刊物的總編輯,社團的參與讓陳奕豪學長建立了關懷人群與環境的人生價值。(與社團同學合影,左上一)
擔任博愛社幹部與新埔青年刊物總編輯,社團參與讓陳奕豪建立了關懷人群與環境的人生價值。 (與社團同學合影,左上一)

  根據往例,被二一的學生生涯將在重修與調課中度過,除了將遠離原班,暑假都要泡在學校裡暑修,延畢也幾乎是共同的命運,民國90年以前的新埔,同年入學的同班同學,五年專科生活中,或半途休退學、或科目被當造成延畢,少說有四分之一的同學無法準時畢業,陳奕豪面對這突來的噩耗,決定先辦理休學再說。

  本以為休學後可以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學校,不久後就收到兵單要求入伍,但因為兵役體位不合格,當了四個月就除役離營,退伍不久後,憑著資訊技術的專長,就在台大土木研究系找到研究助理的工作,負責資訊部門的建置與維修,期間還因為原新埔博愛社的優異表現,被召回母校接受傑出校友的表揚,就在這同時,陳奕豪看見台北工專進修部的招生資訊,遂以同等學力考上台北工專工管科二專進修部,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二年後,順利取得台北工專的專科學位,有了五專學位又有全職工作的這一年,原新埔的同學都還在軍中服役呢!

  因為具有IT 專業,陳奕豪前後在和平整合資訊公司、中國嘉通資訊公司、賽諾菲製藥公司擔任資訊技術顧問,在轉職過程中無往不利,也曾在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擔任規劃師,這段時間還基於對人文歷史的熱愛,完成台灣大學歷史系的學業。大約十年前,家庭經濟不虞匱乏,陳奕豪思考著:「我們人生的黃金時間,往往被金錢所羈絆,導致自己沒辦法離開工作。錢總是有一天會賺夠的,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自由?」,於是與妻子商量後即離開資訊工作,不料此時在雲林務農的岳母因為骨折需要有人照料,陳奕豪於是南下與岳母同住,他看著荒蕪的農地,心中燃起年少時對環境、土地的關懷,夢境中甚至有環境浩劫的情節,陳奕豪正視這反璞歸真的呼聲,認為腳踏土地,流汗撒種才是幸福的真諦。

陳奕豪學長建議岳母在既有的收成模式底下做改變,增種攀緣類的火龍果,就可以與生長在地面上的地瓜葉和諧共生,又可以增加收入。
陳奕豪學長建議岳母在既有的收成模式底下做改變,增種攀緣類的火龍果,就可以與生長在地面上的地瓜葉和諧共生,又可以增加收入。

   「七分地的農地上原本種植的是地瓜葉,一年四季都可以收成,我回鄉的前兩年先用一分地不用施化肥和農藥,向丈母娘證明,有機種植也能讓市場接受,這也要感謝有宗教信仰的丈母娘,寧願以健康養生的理念承擔必要的經濟風險」,奕豪對岳母的關懷與感恩溢於言表。奕豪從新埔被二一的慘痛經驗學到,做人不能腳踏兩條船,做事不能好大喜功,參加社團活動的經驗也告訴他,無論做甚麼,都要有財務管理、自給自足的管理哲學,同時要有愛護環境,珍惜土地的信念,過了這兩年,他開始思索如何在保留既有的種植習慣下,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兼顧生態保護的理念。

  陳奕豪在這兩年認真學習農業相關知識,除了學開推土機也認識多種蔬果的特性,他發現火龍果有其他蔬果沒有的優勢:「火龍果是原產在中南美洲雨林裡面的攀緣類仙人掌,跟大部分的蘭花一樣喜歡有機質討厭淹水,具備有機農法種植的優勢,化學肥料在這個作物上沒有明顯的增益,而且火龍果有非常強大的彌補災害能力,每年4月開始出現花苞,2個月就能收成,從6月到12月都是它的正常產季,多次收成的特性,縱使偶有有天災,火龍果也非常容易達到彌補收入的效果。」聽著陳奕豪娓娓講述他的「火龍果經」,就知道這幾年,他沉醉於農產的種植與銷售,已然是個兼具實務與理論的農業專家。

  於是陳奕豪建議岳母在既有的收成模式底下做改變,增加鋼筋支架,種植攀緣類的多肉植物,這對生長在地面上的地瓜葉不會有太大的遮蔭問題,同時化肥對火龍果沒有特別明顯的增益,這樣既不會改變岳母的既有習慣,能明顯增加收入,又可以兼顧生態保護,可謂一舉三得。

南下照顧岳母期間,心中燃起年少時對環境、土地的關懷的熱望,陳奕豪正視這反璞歸真的呼聲,認為腳踏土地,流汗撒種才是幸福的真諦。
南下照顧岳母期間,心中燃起年少時對環境、土地的關懷的熱望,陳奕豪正視這反璞歸真的呼聲,認為腳踏土地,流汗撒種才是幸福的真諦。

  憑著這樣的信念,陳奕豪栽種的火龍果,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和生長激素,讓火龍果在不開花的季節就休養生息,也不使用夜間照明中斷二氧化碳的排放期間以強迫果樹成長,並且用噴水設備取得平均且足夠的水分,同時又不會浪費水資源,雲林有充分的日照時間,讓樹莖在半年期間可以長得粗壯,開花授粉後,在果實逐漸肥美的同時,樹莖就會逐漸瘦弱,果實就可以接收這些營養,用這種讓土地安養,果樹紮實成長的方式,種植出來的火龍果會與使用化學肥料,生長激素甚至夜間強迫日照的方式有所不同。

陳奕豪(左)在台北Sogo 百貨擺攤,二位老顧客連續兩天來到攤位,義務協助推廣銷售。
陳奕豪(左)在台北Sogo 百貨擺攤,二位老顧客連續兩天來到攤位,義務協助推廣銷售。

  強迫生長的非自然方式栽種出來的火龍果,吃起來像煮熟的紅色白蘿蔔,嚼起來平淡無味,而陳奕豪所種植出來的火龍果,讓土地獲得生息,果樹有充分日照時間吸收養分,就像保護母體一樣,把營養集中於單次生長的果實,一剖開來,就可以看見鮮紅欲滴的果肉,飄散出淡淡香氣,咬一口會發現口感紮實,甜不帶膩,它的風味和甜度都經過足夠的時間醞釀,在一片種植火龍果的產品中以優良的體驗感受取得優勢識別度,只是,每年只有六月到十二月才有收成,而且數量有限,得提早預定才能享受到「經典版」的火龍果滋味。

  陳奕豪堅持「做個自由人,堅持自己的信仰,行走在道路上。」從他的生涯分享中,我見識到聖約翰(新埔)人強悍的生存能力、勇於衝撞的勇氣和追求自由的核心關懷,誰說讀工科的男生沒有人文底蘊,新埔也可以培養兼具專業資訊人與保育果農的專家。訪談到了尾聲,陳奕豪談到未來樂意透過校友企業的管道,結合包裝、運送、銷售管道與消費群的多元資源,將他的火龍果與校友們分享。我的心中充滿期待,這口火龍果,明年一定要嚐到!(文字、訪談:秘書室陳玉海,照片提供:75屆校友陳奕豪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