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就對了!  
  ~專訪新埔工專機械科59級葉永乾學長  
      
     
 

  這天下午,我和葉學長相約淡水住家的一樓咖啡廳,學長談起近日擔任總召的入學50周年校友返校茶會活動,他把45年前的畢業大合照,利用數位技術清晰化,分格放大再列印輸出,放在教堂裡,校友們站在照片前駐足良久。葉學長鉅細靡遺的說明攝、錄影與剪輯的幕後工作,如數家珍的回憶起以前的種種……,校友會的活動總讓他精神奕奕,好像回到50年前剛入學的樣子,閒聊了半小時,我們才進入訪談主題。
 

  「我小時候家住在迪化街,父親開設印刷廠,家境不差,就讀徐匯中學時因為貪玩又不適應學校的嚴肅校風轉學到方濟中學,書沒讀到,玩樂倒是沒少過。」葉學長說得客氣,事實上他會玩又會念書,高中考上師大附中,當時是北區公立高中第二名,但是浪漫不羈的個性,讓他最後選擇新埔工專就讀,來到新埔以後,就如囚籠裡的鷹鷲重獲自由,又像脫韁野馬找到大草原,四處探索這個草創不久的新校園,短時間沒有升學的壓力,勇敢地進行各種嘗試,加上善於溝通協調,樂於交友結緣,新埔的這五年,都獲得同學信賴擔任班長。

  五專一、二年級時,學長找了幾個同好,自己組織籃球隊打贏了校隊,又找同學組織樂團,在校慶時違反校規辦理舞會,在現場演唱西洋歌曲,教官在顧及同學觀感下以記小過取代原應大過處分的懲處。同時,學長的體育的天份也顯露出來,田徑場上拿遍了獎項,學校特別頒授體育運動表現優良獎作為鼓勵。在新埔的這五年,得以施展領導與組織的長才,也享受在衝撞出來的世界裡,自信心逐漸建立起來。

  由於精力旺盛,運動細胞特別發達,橄欖球隊教練張宗培老師把葉學長從籃球隊挖角到橄欖球隊裡面,雖然體格稱不上壯碩,但憑著速度優勢,總能突破重圍達陣,「張宗培老師給我的指導就是:「去做就對了!」,他告訴我,球場上敵我情勢瞬息萬變,當你想清楚,就勇敢付出行動,超過五成的勝算就該衝了,稍有遲疑就頓失良機,上場了再機動調整就好。」,在教練授權信任的領導下,葉學長找出獨有的L型攻擊策略,憑著飛快的速度和閃躲過人的技巧,就像打保齡球般地扳倒障礙直奔底線。「去做就對了!」,成為學長的人生座右銘,在往後的深造、創業人生歷程中受益良多。

  退伍三個月以後隻身到日本,經過苦讀日文一整年,隔年就考上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就學期間除了認真求學,也到居酒屋「アルバイト」(A-RU-BAI-TO,日文「打工」之意),認識了喜愛攝影的常客,後來才知道他的專業是做日本學校的畢業紀念冊,這正是結合家庭事業與個人嗜好的專業領域,於是如獲至寶的向他學習一段時間,日本人一絲不苟的處事風格深深影響葉學長,學成返台後也造就了事業上的成功。

  家中的印刷廠需要人手,葉學長返台後就投入父親與兄弟們共同經營的印刷廠,但心中念茲在茲的是學習到的畢業紀念冊出版專業,於是幾年後獨立外出創業,專門接受畢業紀念冊相關的訂單,當時的紀念冊都以黑白為主,葉學長將其轉型為全本彩色,內容以豐富活潑為基調,輔以精緻沙龍照,受到消費者喜愛,幾乎囊括台中以北的畢業紀念冊訂單,也造成風潮。經過十多年的奮鬥,拼命三郎的個性和親力親為的原則,帶來事業上的豐厚收益,但也賠上了健康的代價。57歲時的某天早晨,抵達公司時感到身體極度不適,緊急送醫後直接進入手術室,經過數小時的手術,醒來時發現胸口有四塊燒焦痕跡,這時醫生說:「葉先生,你應該是平常有做善事吧?!」,原來學長罹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經過醫院電擊搶救才挽回一命,經過妻子的勸說,葉學長毅然決然將公司交給團隊經營,自己則選擇了退休,開展另一段生涯。

  雖然沒有了工作與經濟壓力,攝影與出版的喜好仍引領著葉學長在閒暇之餘從事攝影等活動,這其中,最讓他投入的就是新埔(聖約翰)的校友會活動。

  「當校友用手指出舊照片裡的自己,告訴旁邊的妻子:『這就是當時的我』,這就是我最愛看到的畫面!」,葉學長喜歡在校友活動中,將畢業紀念冊裡的舊照片放大翻製出來,擺設在校友容易看到的地方,好像在提醒這些離家多年的浪子,父親永遠等著懷抱你,這些老照片就是老父親的雙臂,帶你回到少時記憶,告訴你,無論經歷了甚麼,老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每每有聖約翰(新埔)的校友會,都會看見葉學長忙前忙後、忙進忙出,一下子在後台調整照片角度,一下子跳上台指揮大合照時的表情,逗得大夥開心,好讓攝影師抓得住最歡樂的畫面,他也樂意在校友活動中,不惜成本架設攝影棚幫校友照沙龍照,葉學長在乎的再也不是獲利,他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得到滿足。

  「幫他拍完照,他當下可能不會感謝你,但後來發現,他自己人生最輝煌時的照片,就是我照的!」,葉學長相信,在攝影的當下,不只是留下紀錄,也是提醒多年後的自己,曾經擁有的幸福,在人生遭遇逆流時,可以找到力量戰勝險境,而相聚是為了回憶,拼湊過去的記憶,就可以找到現在的自己,然後繼續前行。葉學長藉由攝影與老照片,讓別人有機會找到自己,在別人的滿足感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樂趣,也找到意義。(採訪撰稿:秘書室校友服務中心專員、73屆校友陳玉海,照片提供:葉永乾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