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淺談公寓增設電梯三部曲~Part1. 台北市政府相關法規與補助政策
引言:重點回顧與基地判讀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老舊公寓住戶面臨每日上下樓梯的挑戰,電梯增設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解方。Part 1 中,我們提到政府逐步放寬相關法規,包括:
1.降低住戶同意比例(超過50%即可申請)。
2.放寬走道寬度限制(由120公分降至75公分)。
3.免成立管理組織,簡化申請流程。
然而,成功增設電梯的第一步便是進行「基地判讀」,確認公寓是否具備增設電梯的條件,並順利開啟提升居住環境的大門。
為此,秘書處特別邀請「社團法人台灣公寓增建電梯智能宅協會」執行長 李偉仲學長(77機械忠)分享有關基地判讀的重點與注意事項。
==========
一、公寓增設電梯的基地條件
李偉仲學長表示,公寓增設電梯最常見的型態,是利用一樓出入口前的法定空地作為施工基地。公寓的建築型態及門前空地的大小,將直接影響電梯增設的可行性與車廂尺寸。
重點: 深度超過1.8米,寬度超過2米,經過合理規劃,都有機會增設電梯,改善生活品質並提高房屋價值!
==========
二、常見的公寓建築型態
公寓建築型態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1.騎樓型
2.主建物外牆緊鄰水溝型
3.主建物退縮、樓梯凸出型
4.主建物、樓梯皆退縮型(通常一樓會將庭院圍起來做私人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