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藝術‧花中迷走 王素素個人油畫展於聖約翰科大展出  
       
  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展出「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茶會上各界嘉賓蒞臨參觀   藝術家王素素(右)的作品,大多是以黑暗的空間為出發點,呈現顯微鏡下的人體細胞、神經元,將之與花卉結合,描繪細胞微觀世界裡的多種樣貌  
  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展出「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茶會上各界嘉賓蒞臨參觀   藝術家王素素(右)的作品,大多是以黑暗的空間為出發點,呈現顯微鏡下的人體細胞、神經元,將之與花卉結合,描繪細胞微觀世界裡的多種樣貌    
           
  展覽作品最大亮點是2幅長1500公分、寬150公分的神經元與花卉結合的創作,展現畫家充沛的創作能量與創意思維   聖約翰科大艾和昌校長出席茶會致詞,歡迎大家前來參與一場豐富而美麗的視覺藝術盛宴    
  展覽作品最大亮點是2幅長1500公分、寬150公分的神經元與花卉結合的創作,展現畫家充沛的創作能量與創意思維   聖約翰科大艾和昌校長出席茶會致詞,歡迎大家前來參與一場豐富而美麗的視覺藝術盛宴    
           
 
王素素以紅色代表好的細胞,藍色代表病變細胞,從兩個細胞開始演變,描繪出顯微鏡下多彩多姿的細胞世界
王素素以紅色代表好的細胞,藍色代表病變細胞,從兩個細胞開始演變,描繪出顯微鏡下多彩多姿的細胞世界
 
王素素的父親25年前罹癌病逝,這張名為「悲傷」的作品,呈現出3個肺癌細胞以及她思念父親的眼淚
王素素的父親25年前罹癌病逝,這張名為「悲傷」的作品,呈現出3個肺癌細胞以及她思念父親的眼淚
 
印尼石油大學副校長布迪(左二)前來參觀「微觀藝術‧花中迷走」油畫展,王素素(左一)親自導覽解說
印尼石油大學副校長布迪(左二)前來參觀「微觀藝術‧花中迷走」油畫展,王素素(左一)親自導覽解說
 
「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自107 年10月17日至12月2日在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欣賞參觀
「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自107 年10月17日至12月2日在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欣賞參觀
 
 

        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於 107 年10月17日至12月2日展出「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並於10月31日舉行茶會。此次展覽,藝術家王素素呈現的作品,大多是以黑暗的空間為出發點,呈現顯微鏡下的人體細胞、神經元,將之與花卉結合,透過幾何圖形、線條及飽和而豐富的色彩,描繪細胞微觀世界裡的多種樣貌。其中最大亮點是2幅長1500公分、寬150公分的神經元與花卉結合的創作,展現畫家充沛的創作能量與創意思維,相信會帶給觀眾領會到交織在巨觀與微觀世界下的感官衝擊。

       從花卉畫家轉型為當代藝術家的王素素表示,她的父母親均罹癌過世,癌細胞對她來說,是生命中必須面對的東西,因此她開始研究神經元、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希望觀眾透過作品,認識神經元,不懼怕癌細胞。並希望與觀眾一同思考:生命意義、人與人,人與家庭的關係,並對家庭議題投注更多的關心。她認為人類像人體細胞,看似獨立個體卻又緊密不可分,她將這份對「自然奧妙、生命無常」的體悟放大,轉化為意象,揮灑於畫布,希望觀眾通過具象與半抽象的畫作,領略色彩、筆觸、形狀、溫度與氛圍;感受其中想傳達的生命力、流動力、變化力、甚至無限的感動力。

       藝術家王素素認為,藝術超越利害關係,是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活動。創作過程透過對現實世界的敏銳觀察、體驗和認識,將潛藏於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想像傳達出來。例如:觀眾可以從這次展出的2幅長1500公分、寬150公分巨幅畫作中,看見正常細胞、癌細胞、眼淚、血管、神經元及髓鞘等,與不同花卉結合的創作,將顯微鏡下微觀影像,轉化為象徵性的視覺藝術圖像,呈現多彩多姿的細胞世界。希望觀眾能感受到畫作的生命力,讓藝術創作與觀眾互動、對話,產生療癒效能,達到「理性繪畫,融入感性」的境界。

       聖約翰科大數位藝文中心主任魏敏慧表示,藝術家王素素擁有豐富的教授繪畫經驗,並保持長年遠赴歐美參觀當代藝術展的習慣,從旅遊中積累美感與人文底蘊,因此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創作能量與美學成果。此次展覽以油畫創作為主,少數為複合媒材繪畫作品,並展出花系列與風景系列作品,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油畫藝術創作,感受油畫時而豪放、時而靈動細緻的筆觸,畫面雖是靜止的,但其光影與氛圍卻蘊含無窮的言語。

       「微觀藝術‧花中迷走--王素素個人油畫展」於107 年10月17日至12月2日在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竭誠歡迎大家前來參與一場豐富而美麗的視覺藝術盛宴。藝文中心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假日採預約制。(撰稿:數位藝文中心魏敏慧主任、攝影:公關組黃婉綺、相片:數位藝文中心提供)

 
2018年11月